子宫内膜异位症极为常见,育龄期女性的发病率为10-15%。最常见发病部位为卵巢、输卵管、直肠子宫陷窝、盆腔腹膜,但其他部位亦可受累。那么,怎么判断是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呢?

怎么判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大多数情况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学诊断相对简单,即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常伴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但除了常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注意,包括: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间皮增生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及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
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的特点是存在子宫内膜样的间质、而并无子宫内膜腺体。最常见于盆腔腹膜,也可出现于宫颈、网膜及卵巢。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相对常见,大型研究表明,腹膜活检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检出率为44.9%,一般表现为伴有典型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的病灶。 腹膜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一般表现为小而界清的结节或斑块,也称为微结节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病变紧邻被覆间皮的下方、或位于蜕膜样变间皮的表面,有时为腹膜表面小结节状凸起。 组织学由形态温和的细胞构成,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胞质稀少、分界不清。间质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CD10、ER有助于显示间质细胞,CD10特异性差。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需与Kaposi肉瘤、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鉴别。
间皮增生伴子宫内膜异位症
卵巢或腹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性病变、卵巢-输卵管脓肿等可导致腹膜间皮反应。间皮增生与子宫内膜异位有显著相关性。 累及卵巢表面的间皮增生,典型形态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呈小管状、巢状、条索状,一般呈线状分布。间皮旺炽性增生现象,是间皮增生确诊的关键。 免疫组化需联合应用上皮标记和间皮标记确定相关细胞为间皮性。最常用的标记物为BerEP4、calretinin。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polypoidendometriosis)是一种罕见病变,该名称用于子宫内膜形成息肉样肿物的情况下。常类似子宫内膜息肉。除有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外,还常伴具有厚壁血管的大量纤维性间质。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见部位为结肠、卵巢,其次为子宫浆膜面、宫颈、阴道、输尿管、输卵管、网膜组织、膀胱、尿道旁及阴道旁软组织、腹膜后。部分病例可见多部位受累,且与激素应用史有显著相关性。 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腺体常有化生性改变,局灶类似子宫内膜增生,自单纯性增生到非典型增生不等。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atypical endometriosis)尚有争议。有将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特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细胞具有异型性的情况,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衬上皮常见细胞核异型性。一般异型性为轻度,可为局灶性、多灶性甚至广泛性。非典型细胞常呈复层表现,并有小的微乳头形成,常伴显著纤维化、炎症、巨噬细胞浸润。
有学者不赞同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名称,因为无实质性证据表明这是一种癌前病变,称之为“非典型”可能会导致临床治疗的困惑。细胞学的异型性是一种反应性病变、并无明确临床意义。随访研究已经基本明确,并未发现后续发生癌的风险增加。
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一种不太常见、但却可能是癌前病变的情况,是局灶有类似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尤其非典型增生性改变的病灶。有人用前述“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来描述该特征,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内衬上皮。此时应增加取材以排除子宫内膜样癌的可能。当伴有复杂腺体、乳头状或筛状结构,间质消失时,则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
上一篇:子宫内膜异位怎么治疗效果好?不治行吗?
下一篇:gnrha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