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超说我有巧克力囊肿,医生却让我做腹腔镜,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很多患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流程感到困惑。其实,B超和腹腔镜各有作用,前者是“侦察兵”,后者是“法官”,二者结合才能精准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B超和腹腔镜是核心手段,但定位不同:
B超:筛查“看得见的病灶”,适合初步评估
优势
无创、便捷:无创伤、无痛苦,检查时间仅需10-15分钟,可反复进行(如监测囊肿大小变化)。
性价比高:费用较低(腹部B超约50-100元,经阴道B超约100-200元),适合基层医院普及。
定位典型病灶:对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腺肌症等较大病灶的检出率高,可明确位置和大小,为手术提供参考。
局限性
无法定性:只能发现“异常包块”,不能确定是否为异位内膜组织(如巧克力囊肿需与畸胎瘤鉴别)。
漏诊微小病灶:盆腔腹膜表面的小病灶(如直径<1cm的结节)、肠道或膀胱深部异位症易被遗漏。
适用场景
初步筛查(如痛经患者首次就诊);
监测巧克力囊肿大小变化(如术后复查);
评估子宫腺肌症的严重程度。
腹腔镜:确诊“金标准”,兼顾治疗优势
直观可见:通过腹腔镜镜头直接观察盆腔,可发现B超无法显示的微小病灶(如紫蓝色结节、白色斑块)。
病理确诊:可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唯一“金标准”。
同步治疗:发现病灶时可立即手术(如剥除巧克力囊肿、切除异位结节),避免二次手术。
局限性
有创检查:需在腹部打2-3个小孔(直径0.5-1cm),属于微创手术,存在感染、出血风险。
费用较高:检查+麻醉费用约5000-10000元,且需住院1-3天。
依赖术者经验:若医生经验不足,可能遗漏隐蔽部位病灶(如膈下、肝表面)。
适用场景
B超发现囊肿但性质不明;
症状典型(如不孕、严重痛经)但B超正常;
药物治疗无效,需手术明确病灶范围。
其他检查:MRI、CA125如何辅助诊断?
MRI(磁共振成像)
优势:对深部浸润型内异症(如肠道、输尿管、膀胱异位症)显示更清晰,可明确病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如是否侵犯肠壁肌层)。
适用场景:怀疑病灶累及肠道、泌尿系统时,术前评估手术难度。
CA125检测
意义:约70%患者CA125轻度升高(正常值<35U/ml),可辅助判断病情活动度(如术后CA125下降提示病灶清除有效)。
注意:CA125升高不特异,需排除卵巢癌、盆腔炎等疾病。
诊断流程:从B超到腹腔镜,一步一步来
第一步:症状+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双合诊触摸盆腔是否有痛性结节、附件区包块,结合痛经、不孕等症状初步判断。
第二步:B超筛查
首选经阴道B超,重点观察卵巢、子宫肌层及盆腔情况,发现典型病灶(如巧克力囊肿)可初步诊断。
第三步:进一步检查(必要时)
若B超异常但性质不明,或症状典型但B超正常,建议做腹腔镜或MRI;
同时检测CA125,动态观察指标变化。
第四步:病理确诊
腹腔镜下取病灶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提示“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即可确诊。
科学选择检查,避免过度医疗
B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筛查工具,适合大多数患者;腹腔镜是确诊金标准,兼具治疗作用,但需严格把握适应症。二者并非“非此即彼”,而是“互补关系”。
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需遵循“先无创后有创”原则,先做B超和妇科检查,若高度怀疑但无法确诊,再考虑腹腔镜。切勿因恐惧手术拒绝必要检查,也不必盲目追求“最贵的检查”,遵医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早日摆脱病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需个体化,建议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中心就诊,医生会根据年龄、症状、生育需求制定方案。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有效保护卵巢功能和生育能力,切勿轻信偏方或拖延治疗!
上一篇:内异症还能生孩子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