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促排前需要做哪些检查?”许多患者认为“上次查过,这次不用再查”,实则忽视了身体状态的变化。二次促排前的检查不仅能评估恢复情况,更能发现首次失败的“隐形原因”。
卵巢功能评估:判断促排“可行性”
卵巢是促排的“基础”,二次促排前需通过3项指标评估储备功能:- AMH(抗苗勒氏管激素):反映卵子库存量,正常范围2-6.8ng/ml。若AMH<1.0ng/ml,提示卵巢储备下降,需调整促排方案。
- 窦卵泡数(AFC):月经第2-3天通过超声计数双侧卵巢窦卵泡,正常5-12个。AFC<5个提示卵巢反应不良,需提前预处理。
- FSH/LH比值:月经第3天检测,正常FSH<10IU/L,FSH/LH<2。若FSH>12IU/L,提示卵巢功能衰退,建议延长促排间隔。
子宫内膜检查:排查“着床障碍”
内膜是胚胎着床的“土壤”,二次促排前需重点评估:
- 超声检查:月经第10-14天查内膜厚度、形态。若内膜薄,需排查是否存在宫腔粘连。
- 宫腔镜检查:若首次移植失败伴随内膜回声不均、月经量少,需做宫腔镜,可发现内膜息肉、粘连等问题,术后需休息1-2个月再促排。
- 内膜血流检测: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内膜下血流阻力指数,血流差者可通过低分子肝素改善。
胚胎染色体筛查:解决“种子质量”问题
若首次胚胎反复不着床或胎停,需排查染色体异常:
- PGT-A(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对冷冻胚胎进行染色体筛查,淘汰非整倍体胚胎,可使二次移植成功率提高30%。
- 夫妻染色体核型分析:若夫妻一方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需通过第三代试管筛选正常胚胎。
免疫与凝血检查:消除“隐形杀手”
免疫异常是试管失败的常见原因,二次促排前需检测:
- 抗磷脂抗体谱: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阳性可能导致血栓,影响胚胎血供,需用阿司匹林+肝素治疗。
- 甲状腺功能:TSH需控制在0.27-4.2mIU/L,甲减或甲亢均会降低着床率,需药物调整至正常范围。
- NK细胞活性:外周血NK细胞比例>18%可能攻击胚胎,需通过免疫抑制剂调节。
男方精液检查:别忽视“精子质量”
男方因素占试管失败原因的30%,二次促排前需复查:
- 精液常规:包括精子浓度、活力、畸形率。
- 精子DNA碎片率(DFI):DFI>20%会导致胚胎碎片率高,需通过戒烟、抗氧化治疗改善。
检查时间与注意事项
- 最佳检查时间:月经第2-3天、月经干净后3-7天、禁欲3-7天。
- 注意事项:检查前避免熬夜、剧烈运动;激素检测需空腹;宫腔镜检查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