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做了B超说卵巢偏小,是不是卵巢早衰?”常有患者拿着B超单焦虑询问。卵巢早衰作为影响女性生育和健康的常见疾病,诊断需严谨。B超究竟能否“一锤定音”?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B超:卵巢结构的“放大镜”,而非功能的“判决书”
B超检查通过声波成像,可直观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窦卵泡数量等结构特征。在卵巢早衰患者中,B超可能显示卵巢体积缩小(正常育龄女性卵巢体积约3-10ml,早衰者常<2ml)、窦卵泡数减少(单侧卵巢窦卵泡数<5个提示储备功能下降),甚至卵巢内无明显卵泡。这些表现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但并非绝对依据。案例:28岁的王女士因月经稀发做B超,显示“双侧卵巢窦卵泡数各3个”,初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但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血清FSH(促卵泡生成素)水平正常,且无潮热、盗汗等症状,最终排除卵巢早衰,确诊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卵巢早衰诊断:B超+症状+激素,三者缺一不可
卵巢早衰的诊断需满足**“40岁前出现闭经或月经稀发≥4个月,两次FSH水平>25IU/L(间隔4周以上),伴雌激素水平降低”**(2017年ESHRE指南标准)。B超仅为辅助手段,需结合以下关键信息:- 临床症状:月经紊乱(如周期延长、经量减少)、闭经、不孕,以及雌激素缺乏症状(潮热、盗汗、阴道干涩、情绪波动等)。
- 激素水平:FSH升高是核心指标,通常需两次检测确认;雌激素(E2)降低、抗苗勒管激素(AMH)<1.1ng/ml(反映卵巢储备)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排除其他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高泌乳素血症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月经异常和卵巢形态改变。
B超检查的局限性:这些情况可能“误导”结果
- 检查时机影响: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卵泡数量和大小会变化。建议在月经第2-4天(基础状态)做B超,此时窦卵泡数最能反映卵巢储备。
- 个体差异:部分女性天生卵巢偏小,但功能正常;反之,少数卵巢早衰早期患者卵巢大小可能无明显变化。
- 设备和技术依赖:经阴道B超比腹部B超更清晰,经验丰富的医生能更准确计数窦卵泡。
哪些人需要做B超筛查卵巢功能?
- 有卵巢早衰家族史者;
- 月经初潮早(<11岁)或绝经早(<40岁)者;
- 有放化疗史、卵巢手术史者;
- 出现月经紊乱、不孕或疑似雌激素缺乏症状者。
B超检查是卵巢早衰诊断的重要一环,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若B超提示卵巢体积缩小或卵泡减少,不必过度恐慌,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或生殖科就诊,结合激素水平、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评估。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卵巢功能和生育健康。
上一篇:卵巢早衰会遗传给女儿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