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做试管用长方案取了10个卵,为什么我只能用短方案?是不是我的卵巢太差了?”促排方案的选择并非“越激进越好”,卵巢功能差患者更需要“精准匹配”而非“盲目促排”。
5类促排方案的适用人群与成功率
长方案(经典降调节方案)
- 流程:月经第21天注射GnRH激动剂(如达菲林),14天后启动促排,用药10-12天。
- 优点:卵泡同步性好,获卵数稳定(平均6-8枚)。
- 缺点:对卵巢抑制强,AMH<1ng/ml者可能出现“卵巢低反应”,获卵数<3枚。
- 适用人群:年龄<35岁、AFC≥8个、FSH<10IU/L的轻度卵巢功能差患者。
短方案(拮抗剂方案)
- 流程:月经第2天直接促排,当主导卵泡达12mm时加用GnRH拮抗剂(如思则凯)。
- 优点:促排周期短(8-10天),对卵巢刺激小,OHSS发生率<5%。
- 缺点:卵泡均匀度差,可能出现大小不一。
- 数据:某生殖中心300例卵巢功能差患者中,拮抗剂方案平均获卵4.2枚,优胚率38%。
微刺激方案(温和促排)
- 流程:口服克罗米芬(50mg/天)+小剂量促性腺激素(75IU/天),用药5-7天。
- 优点:接近自然周期,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几乎为0。
- 缺点:需多次取卵,3次取卵累积胚胎率约65%。
- 案例:42岁王女士AMH 0.6ng/ml,通过3次微刺激取卵获5枚胚胎,移植第2次成功妊娠。
黄体期促排方案
- 流程:自然排卵后3天启动促排,利用残余卵泡继续生长。
- 适用人群:卵泡期获卵少(<3枚)、卵巢储备低下者。
- 优势:可增加1-2个取卵机会,某研究显示累计获卵数提升22%。
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方案)
- 流程:月经第2天口服黄体酮(20mg/天),同时启动促排。
- 创新点:无需降调节,直接抑制LH峰,适合多囊卵巢合并卵巢功能差的患者。
方案选择的3大核心指标
年龄与AMH值
- <35岁+AMH 1.1-2ng/ml:优先拮抗剂方案,兼顾获卵数与卵巢安全。
- 35-40岁+AMH 0.5-1ng/ml:微刺激+黄体期促排联合方案,减少药物负担。
- >40岁+AMH<0.5ng/ml:自然周期取卵,避免过度刺激风险。
基础卵泡数(AFC)
- AFC 5-8个:短方案或PPOS方案,争取单次取卵3-4枚。
- AFC<5个:微刺激方案,每月取卵1次,3个月为1个周期评估。
既往促排史
- 若前次长方案获卵<2枚,下次可换微刺激+生长激素方案。
- 若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病史,必须选择微刺激或自然周期。
促排过程中的3个关键注意事项
药物剂量调整
- 卵巢功能差者初始Gn剂量建议75-150IU/天,避免大剂量(>225IU)导致卵泡“空泡化”。
- 当E2水平>3000pg/ml时,需及时减少促排药物,预防OHSS。
监测频率
- 微刺激方案需每日监测尿LH峰,避免自然排卵;拮抗剂方案每2天监测卵泡大小,及时加用思则凯。
取卵时机
- 主导卵泡达18mm且E2>200pg/ml/个时注射夜针,36小时后取卵,过早或过晚均会影响卵子成熟度。
常见方案副作用及应对措施
| 方案 | 常见副作用 | 预防方法 |
|---|---|---|
| 长方案 | 潮热、阴道干涩 | 夜间服用维生素B6(10mg)缓解症状 |
| 拮抗剂方案 | 腹胀、恶心 | 取卵前高蛋白饮食(如蛋白粉20g/天) |
| 微刺激方案 | 月经紊乱 | 周期结束后口服短效避孕药调节内膜 |
促排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建议选择有生殖专科资质的医院,通过AMH、AFC、FSH等指标建立“卵巢功能档案”,由医生制定“个体化+动态调整”的促排策略。切勿因急于求成盲目尝试高剂量方案,以免加重卵巢负担。
上一篇:试管婴儿比自然受孕的孩子更易患遗传病吗?
下一篇:最后一页

010-56063320

010-56063320
8:00-16:30 (节假日无休)
北京美中宜和北三环院区生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