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孕24周的糖耐量试验必须做吗?听说要抽3次血,还得空腹,我有点怕疼……”不少高龄孕妈对妊娠糖尿病筛查(尤其是75g糖耐量试验)充满顾虑。但数据显示,约8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筛查才被发现,而及时干预可使母婴并发症风险降低50%以上。今天,我们就来拆解高龄孕妇血糖筛查的“全过程”,让你轻松应对,安心产检。
为什么高龄孕妇必须做血糖筛查?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孕期胎盘激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拮抗胰岛素有关,而高龄(≥35岁)会进一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调控能力下降。若未及时筛查,高血糖可能持续数月而未被察觉,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因此,所有高龄孕妇均需在孕24-28周进行75g糖耐量试验(OGTT),高危人群(如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建议提前至孕16-20周筛查。
筛查前准备:3件事决定结果准确性
- 饮食“正常化”:筛查前3天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约3两米饭),避免刻意节食(否则可能导致血糖结果偏低,掩盖真实情况)。
- 空腹8-14小时: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后禁食,可少量饮水(≤200ml),次日早晨8-9点完成首次抽血(空腹超过14小时可能因饥饿导致血糖反跳性升高)。
- 避免干扰因素:检查前3天避免剧烈运动、感冒发热,情绪激动也可能影响血糖,建议抽血前静坐15分钟。
75g糖耐量试验(OGTT):流程与判断标准
检查流程:- 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
- 喝糖水:将75g无水葡萄糖溶于300ml温水中,5分钟内喝完(避免过甜恶心,可小口慢饮);
- 定时抽血:从喝第一口糖水开始计时,分别在1小时、2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值。
- 空腹血糖 ≥5.1mmol/L
- 餐后1小时血糖 ≥10.0mmol/L
- 餐后2小时血糖 ≥8.5mmol/L
筛查结果异常?别慌!分3步科学干预
- 明确诊断,分级管理
- 轻度异常(仅1项指标略高):先通过饮食+运动干预,2周后复查血糖;
- 明显异常(2项及以上指标超标或血糖值显著升高):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控糖方案,必要时使用胰岛素。
- 饮食干预:把握“3低1高”原则
- 低GI食物:优先选择杂粮饭、全麦面包、杂豆等,避免白粥、蛋糕、含糖饮料;
- 低脂肪:减少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摄入,每日烹调用油≤25g;
- 低热量:控制每日总热量(孕中晚期约2000-2300千卡),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每周≤0.5kg);
- 高膳食纤维:每日摄入蔬菜500g+、菌菇类100g,帮助延缓血糖上升。
- 推荐运动:餐后30分钟散步(30分钟/次,每日2次)、孕妇瑜伽(以拉伸为主)、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不影响血糖);
- 禁忌情况:胎盘低置、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需暂停运动,遵医嘱静养。
- 运动干预:选择“温和且规律”的方式
孕期血糖监测:在家也能做的“控糖工具”
确诊妊娠糖尿病后,需每日监测血糖并记录,具体频率如下:- 空腹血糖:早晨起床后(未进食前)测量;
-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
- 目标值:空腹<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注意:若血糖持续高于目标值或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出汗),需立即就医。
产后复查:别让“妊娠糖尿病”留下隐患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多可恢复正常,但仍有30%-60%的人未来会发展为2型糖尿病。因此,产后6-12周需再次做75g糖耐量试验,此后每1-3年复查一次血糖,同时保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降低远期患病风险。高龄孕妇的妊娠糖尿病筛查是保障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切勿因“怕麻烦”或“自我感觉良好”而跳过。若筛查结果异常,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定期产检、规范控糖,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产检时携带血糖监测记录,便于医生评估控糖效果;若出现胎动异常、体重骤增或持续高血糖(空腹≥5.8mmol/L),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上一篇:内分泌检查前能吃早餐吗?避开3个误区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