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are

010-56063320

做遗传基因都检查什么?

首页 > 试管婴儿 > 试管婴儿流程 > 全面检查 >


遗传基因检查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一项极具价值的技术手段,正逐渐深入到人们对健康和疾病认知的各个层面。它犹如一把精密的钥匙,试图开启生命遗传奥秘的大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家族遗传风险评估提供关键依据。


一、遗传基因检查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遗传基因是决定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承载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遗传基因检查则是通过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个体的基因序列、结构、功能以及表达水平等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基因变异或异常,进而评估与遗传相关的疾病风险、药物反应性、个体特质等多方面信息。其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在疾病发生前发现潜在的遗传隐患,实现早期预防和干预,还能为已经患病的个体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指导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同时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家庭,能够帮助其了解家族疾病的遗传规律,做好生育规划和家族健康管理。


二、常见的遗传基因检查项目

(一)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对人类染色体数目和结构进行全面检查的一种传统且重要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人类体细胞含有 23 对染色体,包括 22 对常染色体和 1 对性染色体。通过采集外周血、羊水、绒毛等样本,经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和显微镜观察等一系列复杂步骤,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以及是否存在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结构异常。例如,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第 21 对染色体多了一条所致,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准确诊断。这种检查对于诊断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如特纳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克氏综合征等以及一些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的先天性畸形、智力障碍等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手段,它能够在微小的芯片表面固定大量的已知 DNA 探针,这些探针可以与待测样本中的互补 DNA 或 RNA 序列进行特异性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和位置,实现对大量基因的同时检测和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在遗传性疾病筛查方面应用广泛,例如,可以检测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多个基因突变位点。在一个芯片上能够同时检测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与耳聋相关的基因,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因芯片也可以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变化,为疾病的早期预警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三)全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是对个体整个基因组的 DNA 序列进行测定,它能够全面、精确地揭示个体基因组的完整信息,包括所有基因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基因间的调控序列以及各种重复序列等。全基因组测序的优势在于能够发现一些极为罕见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是导致某些罕见遗传性疾病的根本原因。例如,一些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等,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在基因层面找到确切的致病突变,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家族遗传咨询提供最为详尽的信息。然而,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量庞大,分析解读难度较高,成本也相对昂贵,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其在临床遗传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四)单基因病检测


单基因病是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种类繁多,已发现的单基因病超过 6000 种。针对不同的单基因病,有相应的特异性检测方法。例如,对于囊性纤维化这种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可以直接检测 CFTR 基因的突变情况。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定基因片段后进行测序分析,或者采用基于 PCR 的其他衍生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已知的致病突变。又如,对于亨廷顿舞蹈症这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通过检测 HTT 基因中特定的 CAG 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扩增情况来进行诊断。单基因病检测对于明确特定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预测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指导家庭生育决策具有关键作用。

(五)线粒体基因检测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重要细胞器,拥有自己独立的基因组,线粒体基因主要编码与氧化磷酸化相关的蛋白质和 RNA,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线粒体疾病。线粒体疾病往往累及多个器官系统,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如肌肉无力、神经系统异常、心脏病变等。线粒体基因检测主要针对线粒体 DNA 进行分析,检测方法包括 PCR 扩增线粒体基因片段后测序,以确定是否存在点突变、缺失、插入等基因突变。由于线粒体 DNA 的遗传方式为母系遗传,即子女的线粒体基因全部来自母亲,所以线粒体基因检测对于评估母系家族中是否存在线粒体疾病遗传风险以及诊断线粒体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三、遗传基因检查与遗传性疾病的关联

(一)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如前文所述,单基因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不同的单基因病具有特定的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 连锁显性遗传、X 连锁隐性遗传和 Y 连锁遗传等。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只要携带一个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往往表现出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通过对 LDLR 基因等相关基因的检测,可以在患者出现严重症状前发现基因突变,从而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苯丙酮尿症,患者需要从父母双方各继承一个致病基因才会发病。通过新生儿筛查中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患儿,及时给予特殊饮食治疗,避免因苯丙氨酸蓄积导致的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后果。

(二)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个基因的微效作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这些疾病的遗传模式较为复杂,不像单基因病那样具有明确的孟德尔遗传规律。以心血管疾病为例,多个基因如 APOE、MTHFR、ACE 等基因的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基因芯片技术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方法可以检测这些基因的变异情况,结合个体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综合评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对于糖尿病,TCF7L2、PPARG 等基因的变异也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定期监测血糖等,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染色体异常相关疾病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和发育障碍。除了唐氏综合征外,爱德华兹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和帕陶综合征(13 三体综合征)也是常见的染色体三体综合征,这些患儿通常伴有严重的智力低下、多发畸形和生长发育迟缓,多数在出生后不久夭折。染色体缺失综合征如猫叫综合征,是由于第 5 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所致,患儿具有特殊的猫叫样哭声、智力低下、面部发育异常等特征。染色体易位和倒位虽然可能不会导致明显的表型异常,但在生育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平衡的配子,导致流产、死胎或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风险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技术对于诊断这些染色体异常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四)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疾病由于线粒体基因的突变,影响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例如,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反复的卒中样发作、癫痫、肌肉无力、认知障碍等症状,通过线粒体基因检测发现 mtDNA 中的特定突变,如 A3243G 突变,可确诊该疾病。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主要导致视神经病变的线粒体疾病,患者常出现急性或亚急性双侧视力丧失,检测线粒体基因中的 ND4、ND1 等基因的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线粒体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通过补充辅酶 Q10、维生素等药物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基因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四、遗传基因检查的流程

(一)检测前咨询


在进行遗传基因检查之前,专业的遗传咨询师会与受检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受检者的家族病史,包括家族中是否有已知的遗传性疾病、患病成员的症状表现、发病年龄、遗传方式等信息。同时,询问受检者的个人健康状况,如既往病史、生育史、药物过敏史等。此外,还会向受检者介绍不同遗传基因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检测范围、检测方法、可能的结果以及检测的局限性等内容,让受检者充分知情并自主决定是否进行检测。检测前咨询对于确保检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帮助受检者正确理解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二)样本采集


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样本采集的方式和来源有所不同。常见的样本类型包括外周血、羊水、绒毛、口腔黏膜细胞等。外周血采集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静脉穿刺采集适量的血液样本,一般为 3 - 5 毫升,用于大多数基因检测项目,如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全基因组测序等。羊水样本采集通常在孕期 16 - 22 周进行,通过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其中含有胎儿脱落的细胞,主要用于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的产前诊断。绒毛样本采集则在孕期 10 - 13 周进行,经宫颈或经腹穿刺获取绒毛组织,同样用于产前诊断,但由于操作风险相对较高,目前应用相对较少。口腔黏膜细胞采集较为简便,受检者只需用特制的拭子在口腔内壁轻轻刮取细胞,可用于一些非侵入性的基因检测项目或初步筛查。

(三)实验室检测


采集到的样本被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在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检测项目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如染色体核型分析需要经过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等步骤;基因芯片技术则涉及样本处理、DNA 标记、杂交反应、芯片扫描和数据分析等复杂流程;全基因组测序包括 DNA 提取、文库构建、测序反应、数据质量控制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多个环节。实验室检测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结果解读与报告


检测完成后,专业人员会对检测数据进行解读。对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直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异常情况;对于基因芯片技术和全基因组测序等高通量检测方法,需要借助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基因突变、基因表达异常以及与已知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等信息。结果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受检者的临床症状、家族病史以及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最后,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受检者的基本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果解读以及相关的建议,如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遗传咨询、疾病预防或治疗措施等。

遗传基因检查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医学检测技术,涵盖了众多的检测项目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与各种遗传性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有着严格的检测流程。然而,由于其专业性强、结果解读复杂,且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家庭关系以及伦理道德等多方面问题,患者在考虑进行遗传基因检查时,务必前往正规医院或专业的遗传检测机构,在专业医生和遗传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医嘱,积极配合各项检查和咨询工作,以便充分利用遗传基因检查的优势,为自身和家庭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女性检查生育能力挂什么科?
下一篇:做输卵管造影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自助预约

预约项目

联系我们

  • 010-56063320
  • 8:00-16:30 (节假日无休)
  • 北京美中宜和北三环院区生殖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号
  • 美中宜和天津院区生殖中心
    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东路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