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总是下腹隐隐作痛,月经也越来越少,会不会是输卵管结核?”由于输卵管位于盆腔深处,早期感染时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输卵管堵塞或不孕。其实,输卵管结核并非无迹可寻,掌握以下症状和检查方法,能帮助我们尽早发现疾病信号。
输卵管结核的典型症状:警惕“隐匿性信号”
1. 全身症状:结核菌感染的“共性表现”
- 低热盗汗:多数患者出现午后低热(37.3℃~38℃),夜间盗汗(入睡后出汗,醒后停止),部分人伴乏力、体重减轻;
- 月经异常:早期因子宫内膜充血,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后期子宫内膜受损,表现为月经量减少、周期紊乱,甚至闭经。
2. 局部症状:盆腔器官受累的“特异性表现”
- 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痛,劳累或月经期加重,若合并输卵管积脓或盆腔脓肿,可出现剧烈腹痛;
- 白带异常:白带增多,呈淡黄色或脓性,部分患者伴异味;
- 不孕:约80%~90%的患者因输卵管堵塞或粘连导致不孕,常为首发症状就诊。
3. 其他少见症状
- 性交疼痛:盆腔粘连或子宫内膜充血时,性交过程中可能出现下腹部疼痛;
- 泌尿系统症状:结核菌侵犯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血尿(需与尿路感染鉴别)。
易被忽视的“非典型症状”:这些情况需警惕
- 无症状型:约20%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不孕检查时发现;
- 类似盆腔炎表现:下腹坠胀、腰骶部酸痛,易被误诊为慢性盆腔炎,按普通炎症治疗无效;
- 合并其他部位结核:如肺结核(咳嗽、咳痰)、肠结核(腹痛、腹泻),需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方法:从筛查到确诊
1. 初步筛查:发现“嫌疑线索”
- 结核菌素试验(PPD):皮内注射后72小时观察硬结直径,≥10mm为阳性,提示可能感染结核菌,但需排除卡介苗接种史影响;
- T-SPOT.TB试验:检测结核菌特异性T细胞,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PD,适用于PPD假阳性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 血沉(ESR):急性期血沉加快(>20mm/h),可作为病情活动度的参考指标。
2. 影像学检查:直观显示盆腔病变
- 盆腔超声:早期可见输卵管增粗、积水,后期表现为“串珠样”改变或盆腔包裹性积液;
- 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经典诊断方法,可见输卵管僵硬、管腔狭窄、呈“锈铁丝状”或“串珠状”,伞端闭锁呈“杵状”;
- CT/MRI:可清晰显示盆腔肿块、粘连及输卵管管壁钙化,对合并其他器官结核的诊断有帮助。
3. 有创检查:确诊的“金标准”
- 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输卵管形态(如充血、干酪样坏死、粟粒状结节),并可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 子宫内膜诊刮:刮取子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若发现结核结节即可确诊,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输卵管结核(因输卵管结核可能不累及内膜);
- 结核菌培养:取月经血、宫颈分泌物或腹腔镜活检组织进行培养,若培养出结核菌可确诊,但耗时较长(4~8周)。
容易误诊的情况:需与这些疾病鉴别
- 慢性盆腔炎: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抗生素治疗有效,而输卵管结核对抗生素无效,T-SPOT或造影可鉴别;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明显,超声可见巧克力囊肿,CA125升高,腹腔镜下可见异位病灶;
- 卵巢囊肿:超声显示囊性包块,边界清晰,无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肿瘤标志物(如CA125、CEA)正常。
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月经异常或不孕时,及时到医院进行结核相关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有结核病史(如肺结核、肠结核)或密切接触史者,每年进行盆腔超声和结核筛查;
诊断过程中需配合医生完成多项检查(如造影、腹腔镜),以明确病情和治疗方案;
确诊后务必遵循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避免因“症状轻微”而忽视治疗,导致输卵管永久性损伤。
有结核病史(如肺结核、肠结核)或密切接触史者,每年进行盆腔超声和结核筛查;
诊断过程中需配合医生完成多项检查(如造影、腹腔镜),以明确病情和治疗方案;
确诊后务必遵循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避免因“症状轻微”而忽视治疗,导致输卵管永久性损伤。
上一篇: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后怀孕率有多高?
下一篇:最后一页